原料清洗不彻底甘薯淀粉加工工艺之粗,从原料的清洗可见一斑。尽管加工工艺拥有专用的除沙设备,但无论是传统的加工工艺还是机械化生产工艺,淀粉沉降后,在淀粉底层仍然有一层细小砂土需要处理,该部分淀粉被称为残次粉,被降级使用。实际上这一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清洗原料加以避免,保证沉淀后的淀粉全部可以应用。
没有脱皮的工艺甘薯表皮富含酚类物质,是甘薯中褐变*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甘薯皮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褐变强度是心部的2倍左右。采用去皮工艺生产的甘薯淀粉白度比不去皮生产的甘薯淀粉高。实际上,皮的存在不仅影响到甘薯淀粉的加工品质,也影响薯渣的色泽,降低了薯渣的应用价值。
浆渣的混合一方面增加了后续分离淀粉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磨碎时加入大量的水,使甘薯中可溶性物质全部被稀释,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合理处理如此大量的废液是很困难的。研究表明,淀粉加工后的废水约相当于原料近20倍。如能采用耗水量低的薯豆磨浆分离机,在破碎过程中通过离心将浆液与薯渣分离,在获得可溶性物质含量高的甘薯原浆液的同时,也可降低淀粉、薯渣洗涤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从而减轻排放水的处理难度。
薯渣的处理方法不合理甘薯薯渣中有近50%的淀粉、30%的膳食纤维及少量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但由于甘薯加工过程中皮的存在导致薯渣的颜色不易被接受。另外企业加工过程中的露天堆积、晾晒方法,导致薯渣的卫生质量下降,如不经过细致的处理,难以在食品加工中大量应用。
建议总结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粗放加工”是甘薯淀粉加工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甘薯浑身都是宝,为使所有的物质真正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建议对目前的加工工艺进行以下调整:
(1)在选择高淀粉含量的甘薯品种时,优先选用褐变现象轻的甘薯品种,并引导农民集中种植。
(2)加工过程中,充分洗涤甘薯表面的泥沙,保持原料的清洁。
(3)采用脱皮技术,彻底清除病斑。
(4)重视节水措施,改进甘薯破碎技术,建议采用榨汁技术。
(5)重视甘薯薯渣在食品加工中应用价值,改进薯渣的干燥工艺,提高薯渣的卫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