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大豆行业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大豆行情网 » 行业资讯 » 行情动态 » 农产品收储负面效应显现

农产品收储负面效应显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26  来源:中国大豆网  浏览次数:1489

  农产品市场“两头受损,中间获利”格局越发明显

  2006年至今,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市场价格,国家陆续在小麦、玉米、稻谷等农产品上出台了临时收储政策,但这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慢慢变了味。如果任由继续下去,可能会对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农产品市场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使国家的惠农政策落不到实处。

  即日起,本报推出“农产品收储政策负效应”系列报道,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及时调整相关政策,真正做到惠农、利市。

  年初至今,中储粮、中储棉的两场火灾和河南等地中储粮系统的贪腐窝案让人们看到了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多年来存在的问题,而超量收储、超期存放和疏于管理仅仅只是一些表象。

  粮食行业的一位前辈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国家实施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是好事,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粮价。“但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的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则一成不变,且越来越僵化。当前,这项保护性政策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成为阻碍农产品市场发展的绊脚石,使农产品市场"两头受损,中间获利"的格局越来越明显,好政策逐渐走了样。”

  收储造成农业种植向单一化、低品质化发展

  当前,河南大部分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两种:小麦和玉米,很多青壮年农民已不知道怎样种植大豆、马铃薯、芝麻、棉花、烟叶等杂粮及经济作物。而在过去,河南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油料产区和烟叶生产基地,其种植的秋作物品种也非常多。

  种植小麦收入有保证,不仅有种植补贴,国家还敞开收购,不愁卖,而高粱、马铃薯、芝麻等品种则没有这些保障。更何况种植小麦可以不分品种的质量好坏,只要高产就行。

  由于国家临时收储不分品种优劣,加之种植其他作物风险大,农民们大都乐于种植有临时收储政策的农作物,使得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化、低品质化趋势越发明显。这一趋势*终可能导致国产农产品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使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高品质的小麦、棉花等,同时也会使绿豆等杂粮及经济作物供应失衡,令其价格剧烈波动。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农民林楠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在生产队的农田里可以看到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大麦、棉花、豌豆、高梁、稻谷、芝麻等作物,而现在家里的农田只种小麦和玉米,“至于所种的小麦、玉米品种,无所谓好坏,只要高产就行”。

  沾没沾上收储的光,企业经营天壤之别

  同在一个地区,都是从事农产品收购的两家仓储企业,如果一家有国家批准的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等收储资格,另一家没有,那么这两家企业在经营上将会出现天壤之别。

  以临时收储小麦为例,替国家收储小麦的企业享有国家给予的50元/吨收购费用、一年70—80元/吨仓储费用、30元/吨出库费用,同时所收购小麦的资金由国家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利息则由国家支付。未来临储小麦出库的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价格波动风险均由国家承担,和企业没有一丁点关系。一般情况下,一家中型仓储企业的库容在10万吨左右,按10万吨小麦储存一年计算,有临时收储资格的企业仅小麦收购和仓储的年固定毛收入就在1200万—1300万元,除去保管成本,收益十分可观。

  如果企业没有临时收储资格,那么其收购、仓储、销售费用,收购资金及利息,以及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均由企业自己承担,在当前的市况下很难生存下来。

  政策方面的好处,让大家一致向政策看齐,使得市场机制严重扭曲。与此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适量收储和按收购价收储成了一纸空文,超量收储、超量存放等又严重浪费了农产品市场资源。此外,还出现了出库难、库存粮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中”字头的收储企业一枝独大,众多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或是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而且,国家对临储农产品又不时地进行定向销售、临储销售。

  如此一来,农产品市场可以说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

  “穷”了上下游,“富”了中间仓储

  收储过程中滋生的诸多问题,使得收储政策没有达到国家既定的目标,即保护农民利益、调剂市场余缺和稳定市场价格。

  目前,我国农业种植仍以单个家庭为主,由于大部分农民常年外出务工,农民收获的农产品大都直接卖给了当地的小商贩和收储企业,出售的价格普遍低于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农民并没有从每年上调的*低收购价政策中得到多少好处。

  相对于农民而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日子更难过。近几年国内农产品市场长期维持“稻强米弱、麦强面弱、棉强纱弱”的格局,加之临储小麦、棉花等质量差、出库难,下游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要承受高成本的原料,而且还要面对产成品销不出去的风险。因为原料的质量问题,下游加工企业无法生产出市场需要的高品质农副产品,很多制粉企业、大米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因此而停工或关门。

  而对于承担收储任务的仓储企业来说,虽然收益较好,但超量存储等诸多问题让国家背上了很重的财政“包袱”。例如,在小麦、棉花等农产品的收储过程中,出现了“转圈麦”、“转圈棉”、掺杂使假现象;而在临储农产品出库的进程中,又出现了质量不符、乱加价等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受利益驱使,很多受委托收储的库点还出现了倒卖国家粮食、贪腐案件,给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近期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了110名“硕鼠”,查出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等系列案件,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

  农产品收储政策初衷是好的,但逐渐走了样,该是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修改、完善我国农产品收储政策的时候了。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分享与收藏:  行业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大豆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
 
关闭